阜阳市学校砖混结构围墙安全性鉴定单位

2025-08-26
admin

学校砖混结构围墙作为校园安全的第一道物理屏障,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师生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稳定。近年来,因极端天气、材料老化或施工缺陷导致的围墙坍塌事故频发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
根据《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》(GB50292-2015)和《砌体结构设计规范》(GB50003-2011),围墙安全性鉴定需重点关注三大核心指标:


一是结构承载能力,要求围墙在风荷载、撞击等外力作用下保持稳定;


二是构造连接质量,包括基础埋深(不应小于0.5m)、墙体拉结筋设置(间距≤500mm)等;


三是耐久性表现,涉及裂缝宽度(>5mm属危险裂缝)、砖块风化程度等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教育建筑围墙还需符合《中小学校设计规范》(GB50099-2011)的特殊要求,如临空高度超过0.7m时必须设置防护栏杆。

图片27.png

阜阳市学校砖混结构围墙安全性鉴定方法:


1、目测普查


采用"分区网格法"将围墙划分为检测单元,记录倾斜度(使用靠尺测量,倾斜率>1%需预警)、裂缝分布(绘制裂缝展开图)、抹灰层空鼓(空鼓面积>0.04㎡需标记)等表观缺陷。某地教育局2024年专项检查中发现,63%的隐患围墙存在肉眼可见的竖向贯通裂缝。


2、仪器检测技术


红外热像仪检测墙体内部空洞(温差>3℃提示缺陷)


回弹法测定砖强度(MU10以下属不合格)


砂浆贯入仪测试粘结强度(<0.4MPa需加固)


全站仪监测整体位移(累计位移量>H/500即需干预)


3、荷载试验


对重点区段施加等效水平力(模拟风压值1.0kN/㎡),观测变形响应。深圳某校在台风季前的检测中,通过模拟试验提前发现3处抗侧力不足的薄弱区段。


学校砖混结构围墙作为校园安全的重要屏障(尤其涉及学生活动区域周边、出入口及边界防护),其安全性鉴定需结合砖混结构特性、学校使用场景(人员密集、儿童活动等)及现行规范,重点围绕结构承载能力、稳定性、耐久性及外部环境影响四大核心维度展开,具体鉴定内容及关键要点如下:


1、前期准备:基础信息收集与现场勘查前提


2、现场检测:核心参数与关键项目


3、结构验算:基于检测数据的 “安全判定”


4、安全性等级评定:明确风险程度


学校砖混结构围墙的安全性鉴定需 “全维度覆盖、重场景适配”,既关注结构本身的承载与稳定,也需结合学生活动特点排查潜在风险,最终通过科学检测与验算,明确安全等级并提出针对性整改建议(如加固、维修、拆除),确保校园边界安全。